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建立從生產加工到消費的全程監管機制、社會共治制度和可追溯體系,健全從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層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嚴守法規標準,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張德江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里也特別提到要加緊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對此,連輯認為,我國現在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認識已經達到空前的高度,從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改革、立法、體制機制的完善等方面,采取的舉措和力度前所未有。連輯說,這也是全國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的覺悟、意識和公論水平越來越高的作用。當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期望和認識基礎提高后,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也就提高了。
連輯表示,從微觀層面來看,我國在食品的生產經營與流通環節的監管機制越來越完善,監管比過去更加流暢。盡管如此,連輯認為食品安全立法還需進一步精細化。
連輯說,現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總體有一個框架性的體系,但還是無法做到在每個環節每個細節有法可依、可參照執行。這種現象不單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在整個社會管理系統的立法上,還要進一步精細化、微觀化,“具體的某件事等條件成熟時也應該立法”。
連輯用“高速公路上設測速裝置”來舉例說明,應該多遠的距離設置一個,沒有具體的規定;應該往哪裝也沒有具體規定。有的藏在橋底下,有的藏在廣告牌后頭等等,類似于這些細節,沒有具體的明文規范,不像其他一些國家“一事一法”。如果能夠把很多具體的社會管理事項都用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執法人員照本執行,人民群眾再拿法律的標準衡量執法人員做得對還是不對,很多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我主張精細化、微觀化立法,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也是如此?!边B輯強調說。
姓名:馬世宏
手機:136 1160 8714
郵箱:2411917181@qq.com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和愛路59弄45號